首页 > 资讯与活动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谭久彬院士: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快建设仪器强国, 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奠定基础

2021年7月21日是王大珩院士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仪器信息网特别召开王大珩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忆与王大珩先生的交集点滴和传承王大珩先生的科学家精神。现场媒体记者有幸采访到谭久彬院士,共话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探讨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建设和仪器强国建设之路。

弘扬报国情怀,传承使命担当,恪守严谨的科学精神

中国著名光学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生前对我国高端仪器的发展非常关注,多次向中央提出建议,加快发展高端仪器技术,特别鼓励和支持仪器领域青年专家学者向国际前沿和尖端发起挑战。王老在90岁高龄时注意到,谭久彬教授带领哈工大项目组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新原理超精密级圆柱度测量仪器,并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圆柱度计量标准装置。为了验证该计量标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用该装置与德国联邦技术研究院(PTB)的同类计量标准装置进行测试比对。王老认为,PTB一直是国际上圆柱度测量技术与仪器水平最高的权威计量机构,中国自主研发的顶尖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到了可以与PTB的同类顶尖测量仪器进行比较的阶段,意义重大。“王老对此事高度重视,经常询问测试比对的进展。”谭久彬院士回忆了当时的情况,“王老当得知德国PTB方面3个月还没报出测量数据时,就多次让我到他家里去汇报,询问为什么?我告诉王老,我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准确发现和完全分离仪器原理误差的新方法,并依据该新方法设计研制成功了新原理仪器。该仪器具有自校准能力,即只要对同一标准器进行特征相关的两次测量,并用我们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就可准确发现这台仪器的原理误差,并把它完全分离掉,使仪器测量准确度显著提高。我们提出的测试比对方法要求德国PTB也提供相应的两次测量的测试报告,后经了解,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两次测量结果对不上了,又找不出原因,所以过了三个月仍给不出测量最终测量结果,最后只能给出一个测量结果,这表明他们的仪器不能分离仪器原理误差。在这期间,王老不断与我讨论该类仪器原理误差产生的根源、误差传递规律、仪器设计方法和比对测试方法等细节。他逐一推敲,最终认可了仪器原理和比对测试方法。后来中德双方连续四次的测试比对数据验证了中方哈工大仪器新原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王老非常高兴,欣然题词:“努力发展超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与装备”。这期间,经过与王老的深入交流,深深感受到王老强烈的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提携后人的师者风范。这些都深深感染和教育了我,王老成为我一生学习的楷模。”

谭久彬院士认为,科学家精神有三层内涵:第一层是强烈的科技报国情怀。比如在王老身上体现出的一生投身于科技报国事业的强烈爱国情怀。哈工大超精密仪器创新研究团队在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国家长远发展需求,提出了“挑战尖端,仪器报国”奋斗口号,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使命。

第二层即使命担当。谭久彬院士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上一代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这一代人要敢于挑战尖端,赶超世界一流,把我们的国家建成仪器强国、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

第三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不盲从任何权威,只遵循科学规律与技术原理,尊重实验验证。建设仪器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名具有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仪器科技工作者、仪器工程专家和仪器企业家们共同努力。

提升精密测量技术,突破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

谭久彬院士认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长期处于“低精度和中等精度制造”阶段,尚未建成精密测量能力体系,而超精密测量能力只具有初级能力。从现象上看,现在“卡脖子”问题主要都卡在高端装备上,究其根本,实际上是卡在超精密测量能力上。因为就高端装备制造而言,测量不出来,就制造不出来;测量不精准,就制造不精准。

高端精密仪器与装备最集中的表现特征就是“高精尖”,即高精度、高性能和高可靠性。高端精密仪器原理十分复杂,包括光、机、电、控、算和物理学、化学和材料学等等。高端精密仪器与相关学科必须深度交叉,相关技术必须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利用这些新规律,才能建立新的测量原理,设计出新原理仪器;只有这类新原理仪器才能产生出更优越的仪器性能和测量准确度。

谭久彬院士认为,要想支撑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尽快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质量,就必须加快建立起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产业体系。如果不能形成并不断提高整体超精密测量能力,那么就难以支撑高端装备制造质量提升能力。尽管我国在仪器领域的一些点上实现了超精密级测量能力,但是还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整体能力,在这条路上我国仪器科技工作者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扎根中国仪器科技事业,建设中国仪器强国

“专、精、特、新”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发展的特征之一。精密仪器领域门类繁多,技术复杂,难度极大,短时间内突破一个仪器的核心技术并不现实。

仪器科技事业与产业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行业工作者埋下头来,做好长期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要有‘一干就是一辈子’的精神!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产生重大突破!谭久彬院士强调:“外国人能够做到的事,中国人一定能够做到,而且一定能做的更好!”

同时,谭久彬院士寄语广大仪器科技工作者:我们仪器人要一直秉承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深刻认识建设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先导性和不可替代性,在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产学研结合,为把我国建成仪器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做出重要贡献!